程序版本号规则
1. **主版本号(Major Version)
- 当软件进行了重大的功能更新、架构变更或者有不兼容的修改时,主版本号会增加。例如,从软件1.0升级到2.0,可能是软件的核心功能有了很大的扩展,或者整个软件的设计理念发生了改变,旧版本的一些接口或数据格式可能无法在新版本中直接使用。
2. **次版本号(Minor Version)
- 次版本号通常在添加了新功能,但保持与旧版本兼容的情况下增加。比如软件从1.0升级到1.1,可能是增加了一些新的工具、模块或者功能选项,但原有功能的使用方式和软件的数据结构等没有被破坏,旧版本的用户可以相对平滑地过渡到新版本。
3. **修订版本号(Build or Revision Version)
- 主要用于记录软件的小修改和错误修复。当软件出现了一些小的问题,如漏洞修复、性能优化、界面小调整等情况时,修订版本号会更新。例如,从1.1.0升级到1.1.1,这些修改一般不会对软件的主要功能和用户的使用习惯产生重大影响。
4. **内部版本号(Build Number)和日期版本号(Date Version)
- 内部版本号是开发团队用于内部管理软件构建过程的编号。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追踪软件在不同开发阶段的版本,比如在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环境中,每次构建都会有一个新的内部版本号。日期版本号则是以日期作为版本标识的一种方式,能直观地显示软件版本的时间顺序,方便用户了解软件的更新时间。
5. **预发布版本号(Pre - release Version)
- 在正式发布软件之前,可能会有预发布版本,如alpha(内部测试版)、beta(公开测试版)和rc(发布候选版)。预发布版本号通常会有一些特殊的标识,比如软件版本号可能是1.0.0 - alpha1,表示这是1.0.0版本的第一个alpha测试版。这些版本用于在正式发布前收集反馈、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转载请注明出处。